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用循證醫學理念來評價個體化診療是一種新思路、新趨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 中國網 楊佳
中國網直播8月2日訊 國家衛生健康委今日上午10:00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司局、基層醫療機構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將出席,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政策體系完善和服務能力提升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提問。以下為相關內容實錄:
中國日報記者:
我們感覺到中醫藥的發展依靠繼承傳承更多一些,請問在繼承傳承的同時,可不可以借助現代循證醫學研究和實踐模式,創新適合中醫藥特點的循證評價方法,來助力中醫藥的發展?謝謝。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 張伯禮:
中醫藥守正和創新一直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我記得在十幾年前我們的一位老部長提出,“傳承不泥古 創新不離宗”,實際就是指出這個原則。我們現在傳承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而發展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承。但是,我們中醫藥有幾千年寶貴的經驗,其他國家都沒有,我們是完整的、有歷史文獻記載的,有大量的經驗和方藥。這些是我們中醫人的寶貴的財富,也是我們能夠應對像重大疾病包括重大傳染病的底氣。
循證醫學是一種評價方法,方法和工具西醫要用,中醫也要用。正好昨天我在天津開了一個循證醫學的會,循證醫學傳到中國是上世紀末,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一位教授首先引到中國。我們2002年在成都召開了第一次循證中醫藥相關的會,當時在會上有一位中醫藥老院士提出對循證醫學“一要學、二要用、三要知道局限性”。后來我補充一條,要創立以循證醫學的理念為指導的適用于中醫辨證論治的評價方法,并且把我的建議反映給英國考克蘭中心,引起他們的重視。所以,現在認為用循證的理念來評價個體化診療是一種新的思路、新趨勢。從那以后,中醫藥一直在自覺地應用循證醫學的方法進行評價和應用。2019年成立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更有組織地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我們之前作了兩個成果,也是最近的,都是我主持的,印象比較深刻。
第一,我們對40多個中醫治療優勢的病種進行了以“循證為主、共識為輔、經驗為鑒”為原則的系統整理研究,把這40個病種的臨床指南進行了優化和評價,并且予以發布。對于合理的診療路徑,對病人更好地醫療照護提供了科學依據。這個評價里我們就根據每一個優勢病種可能收集到的所有已發表的文獻資料進行循證評價,剔除那些質量較差的,將影響因子比較高的或質量比較好的高級別的研究進行分析歸納,最后制定這個路徑,指導了治療。這是我們最近已經完成的。
還有,我們對中醫藥治療某一類疾病有效的中成藥進行循證評價,發布了證據指數,今年是兩個病種,一個是心律失常、一個是心衰,每一個病種里循證證據比較可靠、證據級別比較高的若干個中成藥,來指導臨床更加合理地使用。這些工作都是用循證醫學所取得的成績,但是循證醫學主要是針對群體的,如何創立能適應個體的是現在正在做的工作,國際上循證醫學組織也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因為21世紀是個體化的醫療的世紀,如何把循證理念和這些結合起來,我們都在探索之中。謝謝。
延伸閱讀
張伯禮院士獲我國中醫藥界最高榮譽“國醫大師”!附第四屆國醫大師名單
中醫藥還差最后“一把火”!循證醫學不專屬于西醫西藥,中醫藥也可以用
西醫專家邱海波力挺中醫:越來越多中藥經過了國際公認循證醫學評價